冷镦机是用于金属线材冷态镦锻成型的设备,其结构精密、运行负荷大,检修工作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和技术要求,避免设备损坏或人员事故。以下是冷镦机检修的关键注意事项:
一、检修前的准备工作
安全防护准备
停机与断电:必须先关闭冷镦机主电源,断开总开关并悬挂“正在检修,禁止合闸”警示牌,同时关闭气源、液压源(若为气动/液压辅助设备),确保设备完全停止运转(包括飞轮惯性转动)。
释放残余能量:待设备停稳后,手动转动飞轮,释放滑块、冲头的残余势能;若有气动夹紧装置,需排空储气罐内压缩空气,防止意外动作。
个人防护装备:检修人员需穿戴安全帽、防滑工作鞋、防护手套(避免手部接触油污或尖锐部件),若涉及高空作业(如检修电机、传动轮),需系好安全带。
工具与资料准备
准备专用工具:如扭矩扳手(按螺栓规格匹配)、梅花扳手、轴承拉拔器、百分表(检测精度)、塞尺等,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工具导致部件损坏(如用扳手敲击零件)。
查阅设备手册:明确关键部件的装配间隙(如滑块与导轨间隙、模具定位公差)、扭矩参数(如紧固螺栓预紧力),避免凭经验操作。
清理作业环境:移除设备周围的杂物、线材、成品,确保检修空间充足;地面油污需擦拭干净,防止滑倒。
二、核心部件检修的操作规范
传动系统检修
飞轮与离合器:
检查飞轮键槽是否磨损、松动,若有裂纹需立即更换(禁止焊接修复);离合器摩擦片若磨损不均或油污污染,需拆解清洗或更换,确保结合/分离顺畅。
调整离合器间隙:按手册要求,通过调节螺栓将间隙控制在0.5-1mm,过大会导致打滑,过小易引发卡滞。
齿轮与传动轴:
检查齿轮齿面是否有断齿、点蚀,啮合间隙是否超标(用塞尺测量,通常≤0.2mm),若磨损严重需成对更换(避免单换导致啮合不良)。
传动轴轴承需检查游隙,若转动时有异响或轴向窜动超0.1mm,需更换同型号轴承(安装时需加热轴承至80-100℃,避免硬敲)。
滑块与导轨检修
滑块导向精度:用百分表检测滑块上下运动时的垂直度(≤0.03mm/100mm)和平行度,若超差,需研磨导轨面或更换导轨镶条,调整间隙至0.02-0.05mm。
滑块锁紧装置:检查锁紧螺栓是否松动,锁紧块磨损情况,确保模具安装后无松动,防止镦锻时模具位移引发事故。
模具与送料机构检修
模具部分:
清理模具腔体内的氧化皮、铁屑,检查模腔磨损程度,若有裂纹或变形需报废;安装模具时需用百分表校准中心,确保与冲头同轴度(≤0.02mm)。
模具冷却水路需疏通,防止堵塞导致模具过热(冷镦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),影响成型质量。
送料机构:
检查送料滚轮磨损情况,若沟槽变形需修复或更换,确保线材送进精度(误差≤±0.1mm)。
调整送料长度控制机构(如棘轮、凸轮),确保每次送料长度一致,避免因送料不准导致产物尺寸超差。
气动/液压系统检修
检查气管/油管是否老化、泄漏,接头是否松动,更换破损管路;过滤器需定期清洗或更换滤芯,防止杂质进入阀组。
液压系统需检测油位和油质,若油液乳化或有杂质,需彻底更换液压油(按手册型号,如46号抗磨液压油)并清洗油箱;调整系统压力至规定范围(通常5-8MPa),避免超压运行。
三、检修过程中的禁忌与安全要求
绝对禁止的操作
禁止在设备运行中进行检修:即使是“点动”测试,也需确保手、工具远离运动部件(如滑块、齿轮),防止卷入。
禁止随意更改部件参数:如擅自调整离合器弹簧弹力、齿轮啮合间隙等,可能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,引发断裂或爆炸风险。
禁止使用非原厂配件:尤其是轴承、齿轮、模具等关键部件,副厂件可能因材质不达标导致早期失效。
装配与调试规范
部件装配前需彻底清洁:去除油污、铁屑,轴承、导轨等精密部位需涂抹润滑油(如锂基脂),但需避免油脂污染离合器摩擦片。
分步调试:检修后先进行空载试运行(手动盘车确认无卡滞),再点动测试各机构动作,最后进行低速(50-100次/分钟)试镦,逐步提升至正常转速,同时监测振动、异响、温度(轴承温升≤40℃)。
四、检修后的验收与记录
性能测试
试镦样品检测:生产3-5件产物,检查尺寸精度、表面质量(无裂纹、飞边),确保符合工艺要求。
运行参数确认:如滑块行程、送料长度、镦锻力等,通过仪表或试纸(如压力试纸)验证是否在标准范围内。
记录与归档
详细记录检修内容:包括更换的部件型号、调整的参数、试机结果等,作为下次检修的参考依据。
清理工具与现场:将拆下的旧件分类存放或报废,检修工具归位,地面油污清理干净,确保无安全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