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工位冷镦机是由多个精密部件(如主轴、模具、传动齿轮、送料机构、电气控制系统等)组成的重型设备,部件在运输过程中易因振动、碰撞、潮湿、粉尘等因素导致损坏或精度下降,需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,具体如下:
一、精密部件的防震与防碰撞防护
主轴、模具等核心精密部件
定制包装:采用木质或钢制框架箱,内部用防震泡沫(如EPE珍珠棉)或橡胶垫分层包裹,确保部件与箱体无间隙,避免运输中晃动碰撞(尤其主轴的轴颈、模具的刃口等高精度表面,需单独用防锈纸包裹后再填充防震材料)。
固定限位:通过螺栓将部件固定在箱体内的承重支架上,防止翻转或位移;对于细长型部件(如送料杆),两端需加装防护套并采用多点支撑,避免弯曲变形。
传动齿轮、轴承等易损件
独立包装:单个齿轮或轴承用防锈袋密封后,放入硬质塑料盒或木箱,盒内填充缓冲材料(如木屑、气泡膜),防止齿面磕碰、滚道损伤。
啮合面保护:成对的齿轮需保持啮合状态运输时,接触面需涂抹防锈脂,并用金属卡箍固定,避免相对滑动导致齿面磨损。
二、金属部件的防锈与防潮防护
裸露金属表面处理
运输前清理部件表面油污、铁屑,对主轴、导轨、法兰等金属表面均匀涂抹防锈油(如薄层防锈脂),再用防锈纸或塑料薄膜包裹,形成密封防护层。
对于长期运输(超过1个月)或潮湿环境(如海运),需在包装内放置干燥剂(如氯化钙、分子筛),并采用密封性能好的木箱或镀锌铁箱,防止海水、雨水渗入导致锈蚀。
电气部件防潮防尘
控制柜、电机、传感器等电气部件需装入防水防尘箱,箱内放置防潮剂,接线端口用绝缘帽密封,避免粉尘、水汽侵入导致短路或接触不良。
线缆需整理成束,用缠绕膜包裹后固定在箱内,避免接头处磨损或进水。
三、重型部件的承重与固定防护
机身、机架等重型结构件
承重包装:采用加厚木质托盘或钢制托盘,底部加装防滑垫(如橡胶板),确保部件放置平稳;重量超过5吨的部件,需使用吊装专用托盘,托盘与部件间用螺栓固定,防止倾倒。
运输工具适配:选择带有液压升降或防滑地板的货车,运输时用钢丝绳或紧固带将托盘与车厢牢牢固定(每侧至少2个固定点),并在底部垫置枕木分散压力,避免路面颠簸导致部件移位。
模具架、送料机构等组装部件
可拆卸的大型部件优先拆解运输,降低单个体积和重量;若需整体运输,需用角钢焊接临时支撑框架,加固薄弱连接部位(如螺栓连接处加防松螺母),防止结构变形。
四、标识与运输过程监控
清晰标识
在包装外标注“精密部件”“请勿倒置”“向上”“易碎”“承重极限”等警示标识,并用箭头指示吊装点和放置方向,避免装卸时操作失误。
附上部件清单、重量、尺寸及防护注意事项(如“禁止堆叠”“温度≤40℃”),方便运输人员和接收方核对与处理。
运输环境控制
避免露天运输,优先选择封闭式货车;长途运输或跨国海运时,需监控车厢/集装箱内温湿度(保持湿度≤60%,温度5~35℃),防止极端环境导致部件损坏。
运输途中尽量减少急加速、急刹车,选择平坦路线,降低振动对精密部件的影响(尤其对于已调试好的间隙配合部件,振动可能导致配合精度偏差)。
五、装卸与转运规范
装卸时使用适配的起重设备(如叉车、吊车),确保吊点与部件重心匹配,避免倾斜或碰撞;吊装绳索与部件接触处需垫软质材料(如帆布),防止刮伤表面。
短途转运(如厂区内)时,部件需固定在专用转运车上,车速不超过5km/h,避免颠簸导致部件松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