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镦机是利用冷态塑性变形原理制造螺栓、螺母等紧固件的专用设备,长期闲置后,部件可能因锈蚀、润滑失效、灰尘堆积等导致功能异常。使用前需进行全面检查,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,具体检查内容如下:
一、外观与基础检查
整体状态评估
检查设备表面有无锈蚀、变形或碰撞损伤,重点关注机身、导轨、滑块等关键结构件,若发现裂纹或严重变形,需修复后再使用。
清理设备表面的灰尘、油污及堆积杂物,尤其进料口、出料口、模具安装位等易积灰部位,避免杂质进入运动部件。
基础与固定检查
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或锈蚀,用扳手按规定扭矩重新紧固(如M20螺栓扭矩约300-400N?m),防止设备运行时振动过大。
确认设备放置平稳,用水平仪检测机身水平度(偏差应≤0.1mm/m),若超差需调整垫铁找平。
二、传动系统检查
齿轮与轴系
打开传动箱防护罩,检查齿轮啮合情况:齿面有无锈蚀、点蚀或磨损,啮合间隙是否均匀(可用塞尺测量,一般≤0.2mm),若发现异常需拆解清洗或更换齿轮。
检查传动轴、轴承座是否松动,转动轴颈有无划痕或锈蚀,手动转动输入轴,感受有无卡滞或异响,若有则可能是轴承锈蚀卡死,需拆解检查并更换润滑脂。
离合器与制动器
检查离合器(如摩擦式离合器)的摩擦片是否受潮硬化、磨损或油污污染,若摩擦系数下降需更换摩擦片,并清理油污(用酒精擦拭)。
测试制动器动作灵活性:手动操作制动杆,观察制动瓦是否紧密贴合制动轮,间隙是否均匀(一般0.3-0.5mm),制动弹簧有无锈蚀或弹力衰减,必要时更换弹簧或调整间隙。
三、润滑系统检查
润滑油路与油位
检查油箱油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(一般为油箱容积的1/2-2/3),油质是否变质(如浑浊、乳化或有杂质),若长期闲置(超过3个月),需彻底更换润滑油(按说明书选用,如46号抗磨液压油)。
清理润滑油路过滤器、油管,检查油管有无老化开裂或堵塞,确保油路通畅;对油嘴、油杯等部件加注新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手动按压油泵,观察各润滑点是否出油。
关键部位润滑
对滑块导轨、模具工位、送料机构等滑动摩擦部位,直接涂抹润滑脂,并用手推动部件往复运动,确保润滑均匀,消除锈蚀导致的卡滞。
四、送料与模具系统检查
送料机构
检查送料滚轮、送料槽是否锈蚀或积料,用钢丝刷清理残留铁屑,手动转动送料辊,确保转动顺畅,送料间隙(与坯料直径匹配)是否合适(一般比坯料直径大0.1-0.2mm),若磨损需调整或更换滚轮。
检查送料离合器、棘轮机构的啮合状态,清理棘爪上的锈蚀或杂物,涂抹润滑脂,确保送料精度(误差≤0.5mm)。
模具与工位
清理模具安装座、定位销上的锈蚀和杂物,检查模具型腔有无裂纹或磨损,试装模具时确保定位准确、紧固可靠(模具螺栓需加防松垫片)。
检查顶料杆、推杆等辅助部件是否灵活,有无弯曲或卡滞,必要时拆卸清洗并涂抹润滑脂。
五、液压与气动系统检查(若有)
液压系统
检查液压油箱油位和油质,更换变质液压油并清洗油箱,更换液压滤芯(建议每次换油时同步更换)。
检查液压泵、油缸、油管及接头有无漏油,手动操作液压阀,观察油缸伸缩是否平稳,有无卡顿或爬行现象,若有则可能是油缸内密封件老化,需更换密封件。
气动系统
检查空压机连接管路有无漏气,过滤器滤芯是否堵塞(需清理或更换),油水分离器是否积水(需排水)。
测试气缸动作:通气后观察气缸伸缩是否顺畅,活塞杆有无锈蚀,若动作迟缓或漏气,需更换气缸密封圈或活塞杆。
六、电气系统检查
线路与元件
检查电源线、控制线有无老化、破损或鼠咬痕迹,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锈蚀,用砂纸清理锈蚀端子并重新紧固,必要时更换老化电缆。
检查电机绝缘电阻(用摇表测量,相间及对地绝缘电阻应≥0.5MΩ),若绝缘不良需烘干处理;清理电机风扇罩内的灰尘,确保散热良好。
控制与安全装置
测试急停按钮、行程开关、过载保护器等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:按下急停按钮,设备应立即断电;触发行程开关时,相应机构应停止动作。
检查控制面板指示灯、按钮是否正常,通电试机前先进行空载通电测试,观察各指示灯是否亮起,有无短路或跳闸现象。
七、空载与试生产测试
空载试运行
通电后先点动设备,观察各机构(传动、送料、滑块)动作是否协调,有无异响或卡滞,若正常则进行10-15分钟空载运行,监测电机温升(外壳温度应≤60℃)、轴承温度(≤70℃)。
运行中检查润滑系统是否正常供油,各部位有无漏油、漏气,制动器制动是否可靠(停机时滑块应无下滑)。
试生产验证
安装标准坯料和模具,进行小批量试生产(10-20件),检查产物尺寸精度(如头部厚度、杆部直径)和外观质量(有无裂纹、飞边),验证设备工艺参数是否达标。
试生产后再次检查各部件状态,重点关注模具磨损、送料精度及产物一致性,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正式投产。